作者:汪财宝 发布时间:2018-03-26 浏览:3082次
典型病例
病 案 1:杨 某 某,男,32 岁,厨 师。2015 年 12 月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皮肤瘀斑满布,旋到某医院血液内科就治,诊断为“过敏性紫癜”,使用强的松治疗。旬日后,紫癜未消,却出现腹痛、便血,急症住消化内科,胃镜提示胃溃疡。给以反复输液,效
果不显,遂来中医科求治,症见两小腿皮肤斑疹,色暗红,伴头昏心烦,低热乏力,食欲不佳,周体不自在。舌稍红,苔薄白干涩,脉细带弦。诊断为肌衄,乃阴虚邪热内炽,迫血妄行。治以益肾坚阴,泄热解毒。选用玉女煎加减:生熟地各15g、怀膝 15g、生石膏 50g、知母 10g、麦冬 15g、地骨皮 12g、紫草 15g、蝉衣 10g、僵蚕 15g、荆芥 15g、黄精 30g、丹皮 15g、甘草 15g。七剂,每日 1 剂,水煎分 2~3 次服。周日后复诊,两小腿紫癜隐去大半,精神明显改善。同时低热清,腹痛去,便血未再。宗老师常说的“效不更方”,再七剂。三诊时紫癜已尽消,唯头昏,犯困,胃口差,肢体乏力。予《济生方》归脾汤加减:焦术 15g、党参 30g、黄芪 30g、当归15g、甘草 10g、茯神 15g、龙眼肉 30g、仙鹤草 50g、侧柏叶 15g、黄精 30g、丹皮参各12g。健脾养心,益气补血。如此出入,逾月而康复如常人。
病 案 2:冯 某,女,38 岁。2013 年 8 月 就 诊。 诉15 天前发现两小腿散在紫癜,就诊西内血液科,予口服激素类药等治疗,紫癜减少,但不理想,又新增腰酸,膝关节痛,浑身不适,舌质红,苔薄白,脉细。益肾坚阴为主,佐以凉血止血、和络祛瘀。方药:生地 15g、
怀膝 15g、生石膏 30g、川柏 10g、知母 10g、丹皮参各15g、地骨皮 15g、紫草 15g、甘草 10g、桃仁打12g、红花10g 。每日 1 剂,水煎分服。1 星期后复诊,紫癜尽退,腰酸及膝关节痛亦大减,原方加杜仲 15g,木瓜 15g,半月余诸症告已,迄今安好。
体 会
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“血证”、“紫斑”、“肌衄”和“葡萄疫”范畴。多因先天禀赋不足,复感外邪而发病,如上呼吸道感染,食物、药物过敏,蚊虫叮咬,寒冷刺激或花粉过敏等。窦老师认为素体先天阴虚质燥,营血中已有伏火,复受外邪,两热相搏,血热炽燔,灼伤肤络,血溢肌表则发为紫癜。张秉成《成方便读》卷3:“夫人之真阴充足,水火均平,决不致有火盛之病。若肺肾真阴不足,不能濡润于胃,胃汁干枯,一受火邪,则燎原之势而为似白虎之证矣。”亦可说明此病多发于阴虚体质者。外因为感受风热、湿热等,内因为气阴亏虚。早期多为风热伤络,血热妄行,常兼见湿热痹阻或热伤胃络,属实证;病久由实转虚,或素体亏虚为主者,则多见虚证,证属气虚失摄,阴虚火炎。其病机变化可归结为气火逆乱,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,血溢脉外两类。中医文献中早有本病的记载,如《金匮要略·百合
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》云:“阴阳毒,面赤斑斑如锦纹,身痛,咽喉痛,”可视为有关本病的最早记载。《外科正宗·葡萄疫》记载:“葡萄疫,色若葡萄,发在遍身头面,乃为腑证,邪毒传胃,牙根出血,多则虚人,”指出本病早期为邪毒,久病则虚。玉女煎见于《景岳全书》,本方原旨乃为“少阴阴精不足,阳明气火有余”所设。即水亏火盛相因为病,对“水亏”者,自当益其精,故用熟地黄滋阴补精;若火热伤阴,而致阴虚火旺者,当用生地黄为是。玉女
煎中地黄生用抑或熟用,当依证而定。阳明胃气根于肾中命门真火,相火亢,则上燔气血,扰动胃经。《血证论》卷八:“方用石膏知母,以清阳明之热,用牛膝以折上逆之气,熟地以滋胞宫之阴,使阳明之燥平,冲脉之气息,亢逆之证乃愈矣。此方治冲逆,是降火之剂。”在清胃滋肾剂中使以牛膝一味,《临证指南》曰牛膝引血下行,活血通经,此处有交和上下,降火平逆,引经归元之义。窦师以阴阳互生解释“精血同源,气血相生”;以阴阳制约解释胃肾之间的上下既济,亢害承制;以阴阳消长解释“气有余便是火”。运用玉女煎方中蕴含的血气火相互化生的理论,与治疗过敏性紫癜“治血、治火、治气”三大原则相辅相成。并强调瘀血是贯穿过敏性紫癜病变始终的重要病机之一,多配伍凉血散血之剂,如紫草、仙鹤草、丹皮等;火盛者,可加山栀子、地骨皮以清热泻火;该病初发,常伴风热症状,故每配伍蝉衣、僵蚕、荆芥等。安庆市立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