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健康资讯 > 健康教育
健康教育

淋巴瘤的预防与治疗

作者:邵美满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3-07     浏览:3082次     

 

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瘤,按照世界卫生组织“血液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,目前已知淋巴瘤有近70种病理类型,大体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。在我国,霍奇金淋巴瘤占淋巴瘤的10%15%,是一组疗效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;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85%左右,几年前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每年新增加的淋巴瘤患者(发病率)约为每十万人口1—5例,患有淋巴瘤的病人每年有在3%——5%左右的增长,并且近几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趋势。在平时,我们正常人应该如何预防这一疾病,患有淋巴瘤患者应该如何治疗?就此,记者采访了安庆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专家姚福生。

 

淋巴瘤的临床表现

“淋巴细胞既可以在它的出生地(胸腺、骨髓)发生恶变,也可以在它战斗的岗位上(淋巴结、脾、扁桃体及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淋巴组织)出现变化,所以,其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,用千变万化来形容毫不夸张。”姚福生主任告诉记者,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是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无痛性、进行性肿大,表面光滑,质地较韧,触之如乒乓球感,或像鼻尖的硬度。以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,腋窝、腹股沟淋巴结次之。也有患者以深部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,如纵隔、腹腔、盆腔淋巴结肿大,起病较隐匿,发现时淋巴结肿大往往已比较明显。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对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影响或压迫,并引起相应的症状。如纵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,导致血液回流障碍,表现为面颈部肿胀、胸闷、胸痛、呼吸困难等;盆腔和腹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胃肠道、输尿管或胆管等,造成肠梗阻、肾盂积水或黄疸,并引起腹痛、腹胀。

姚主任称,淋巴瘤也可以侵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,表现为相应器官的受侵、破坏、压迫或梗阻。如胃肠道淋巴瘤的表现如同胃癌和肠癌,可出现腹痛、胃肠道溃疡、出血、梗阻、压迫等症状;皮肤淋巴瘤常被误诊为银屑病、湿疹、皮炎等;侵及颅脑,可能出现头痛、视物模糊、言语障碍、意识不清、性格改变、部分躯体和肢体的感觉及运动障碍,甚至瘫痪;侵及骨骼,可致骨痛、骨折;侵及鼻咽部,可出现鼻塞、流涕、鼻出血等,类似于鼻咽癌的表现。并且淋巴瘤是全身性疾病,因此,除了上述局部症状,一般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、盗汗、乏力、消瘦、食欲缺乏、皮疹、瘙痒、贫血等全身症状。由此可以看出,如果是浅表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,有可能会提醒我们早发现,深部病灶往往长到比较大的时候才有症状,因此很难早诊断。好在淋巴瘤的分期并不像其他恶性肿瘤那样重要,分期只是决定预后的多个因素之一,病理类型以及肿瘤细胞对化疗方案是否敏感更加重要,因此,不必因为病情发现较晚就感到绝望和懊恼。

 

淋巴瘤的预防与治疗

姚主任告诉记者,由于目前还尚未完全发现淋巴瘤的明确病因,因此预防起来还比较困难。机体免疫功能异常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器官移植后长期大量应用免疫抑制药物、老龄化很可能是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明显增加的重要原因。放射线、杀虫剂、除草剂、染发剂、重金属、苯等物理因素和化学品也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相关。减少环境污染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、对机体的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及时治疗、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,不仅可能减少淋巴瘤的发病率,也是减少其他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共同原则。但在平时,如果发现身体部位上淋巴结肿大的话,就应该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。

姚福生主任称,如果检查出患有淋巴瘤也不要紧张。在我国,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病例的85%左右,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,约占40%以上。这也是一组有治愈希望的淋巴瘤。市立医院血液内科会根据病人的病情,设计最佳治疗方案。早期发现并得到治疗病人的无病生存率都在10年以上,这主要得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发明的“美罗华”这种药品,它是全球第一个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免疫靶向治疗药物,尽管价格昂贵,但该药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有效率和总生存率都可提高15%20%的提高,而且与传统化疗药物不同,该药对血液系统和肝肾功能的毒性较小。正是美罗华的应用帮助人类首次实现了靶向治疗恶性肿瘤的梦想。治疗中,患者除要保持适量运动,少吃辛辣食物外,其余的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。(邵美满)

 


安庆市立医院
官方微信公众号

患者满意度调查

安庆市立医院

东院区(院本部):安庆市宜秀区天柱山东路87号
南院区(人民路院区):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352号
北院区(市传染病医院):安庆市宜秀区石塘湖路61号
邮 箱:aqslyy@163.com   邮 编:246003
  电话:0556-5223968 (上班时间)  0556-5225045 (非上班时间)
  电话:0556-5222217 (上班时间)  0556-5223910 (非上班时间)
  电话:0556-5836970 
皖ICP备16019254号-1 本站访问量统计:
主办:安庆市立医院办公室 技术维护:众和网络

皖公网安备 34080202000088号